7*24小时求学热线

0759-3186872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自学考试 > 自考试题 >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时间:2012-08-11 来源:湛江成人教育网作者:网站管理员阅读: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赵威后问齐使》中,赵威后用“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为例来批评齐国政治失当,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泽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2.庄子《秋水》的主旨是阐发( )


A.为政以德的道理 B.吸纳人才的主张

C.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D.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所采取的主要驳论角度是( )


A.驳斥论点 B.驳斥论据

C.驳斥论证 D.驳斥态度


4.《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的性格特征是( )


A.愚顽无知,贪婪又狂妄 B.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C.工于心计,阴险且狠毒 D.老成持重,深谋而远虑


5.《张中丞传后叙》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心理描写


6.《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文与可赠偃竹画给苏轼时附言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这里所暗示的一个文艺思想是( )


A.胸有成竹 B.气盛言宜

C.心手相应 D.尺幅千里


7.《报刘一丈书》暴露官场黑暗所采用的是( )

A.含蓄的暗示笔法 B.客观的描述笔法
C.夸张的漫画笔法 D.犀利的怒斥笔法


8.除开头和结尾外,《故都的秋》中间两大部分内容的不同在于( )


A.前者写游踪,后者写景色

B.前者写晴天,后者写雨天

C.前者写北国之秋,后者写南国之秋

D.前者重在“色彩浓”,后者重在“回味永”


9.《香市》中描绘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主要目的是( )


A.追忆儿时的美好回忆 B.反衬今日香市的冷落

C.揭示农村的落后 D.向往昔日的繁华


10.冰心《往事》借赞美大海的特性,来表达作者的人格理想,这种表现方法是( )


A.铺垫反托 B.对比反衬

C.托物言志 D.侧面烘托


11.《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2.《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优礼贤才

C.对贤才无所依托的焦虑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13.王维《山居秋暝》中,流露出隐居山中之意的诗句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李白《行路难》中,情感运行的特点是

A.逐层递进
B.逐层递退

C.平缓舒展
D.起伏跌宕


15.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 )


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16.《炉中煤》中鲜明地体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A.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B.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17.《一句话》中用“青天霹雳”来隐喻( )


A.民众革命 B.民众革命的巨大声威

C.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D.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18.《石崇与王恺争豪》的主要细节是( )


A.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B.王恺的珊瑚树高二尺许

C.石崇用铁如意击碎王恺的珊瑚树 D.石崇的珊瑚树高三尺四尺


19.《嘱咐》中故事发生的时代是( )


A.抗日战争初期 B.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C.抗日战争刚刚结束 D.解放战争时期


20.《麦琪的礼物》采用虚实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 )


A.制造悬念 B.避免重复

C.强化矛盾 D.留有余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2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有(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考悌之义


22.《论学问》中的下列例句,通过类比来论证“精神上的缺陷可由相应的学问来补救”的有( )


A.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

B.肉体上的各种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

C.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

D.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E.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需要学问的修剪


23.下列作品中,利用梦境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有( )


A.《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B.《关山月》

C.《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D.《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E.《天净沙·秋思》


24.下列作品中,叙述人称前后发生变化的有( )


A.《兵车行》 B.《杜陵叟》

C.《马伶传》 D.《米龙老爹》

E.《苦恼》


25.下列作家中,青年时代为投身反帝爱国运动而弃医从文的有( )


A.李大钊 B.鲁迅

C.郭沫若 D.闻一多

E.郁达夫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之:

27.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适观:

28.有志乎古者希

希:

29.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

30.广讷口少言。

讷口:

31.驼业种树

(资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请回答:

A.乘车人自认为凭什么条件“欲之楚”而“北面持其驾”?

B.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C.这段文字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40.阅读鲁迅《忆韦素园君》中的一段文字: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后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请回答:

A.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B.为什么“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为什么“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C.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五、作文 (30分)


41.以《真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本)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D 3.A 4.B 5.A

6.D 7.C 8.D 9.B 10.C

11.B 12.B 13.D 14.D 15.D

16.D 17.B 18.C 19.C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BCDE 22.ABE 23.CD 24.ABD 25.BC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来之:使他们来。

27.适观:适于观赏。

28.希:少。

29.举:全,所有的。

30.讷口:口才笨拙。

31.业种树:以种树为职业。

32.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居。

33.超远:遥远。

34.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35.长终:长存始终。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A.写文章要精心安排材料;

B.类比法(或比喻论证法),对比法;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条理,遵循一定程序。

有条不紊:有条理,不混乱。

乌合之众:像乌鸦聚合在一起一样的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37.
A.创造送别环境,烘托惜别深情。

B.“风掣红旗冻不翻”。大旗在风的掣动下,仍能积雪成冰,可见寒冷的程度。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8.

A.没有人愿听姚纳诉说苦恼,只好对马说。反映了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B.用母马死了小崽儿来类比自己死了儿子。

C.没有人听姚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可见“人与人”的关系还不如“人与马”的关系,突现了主题思想。

39.A.“马良”,“用多”,“御者善”。

B.说明做事要方向对头。方向不对头,用力愈大,离目的愈远。

C.“南辕北辙”。

40.A.赞美韦素园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B.因为他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因为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

C.比喻。

五、作文 (30分)

(略)


业种树:

32.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赋闲:

33.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超远:

34.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

须臾:

3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长终: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阅读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在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尤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

请回答:

A.概括这段议论的旨意。

B.这段议论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C.写出并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37.
阅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段: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请回答:

A.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大雪和严寒?

B.找出其中突现严寒的典型细节,并说明如何突现的。

C.最后两句与李白送别诗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8.
阅读契诃夫《苦恼》的最后一段文字:

姚纳沉默一忽儿,接着说:

“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请回答:

A.姚纳为什么要向马诉说苦恼?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B.文中什么地方运用了类比手法?

C.为什么说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39.
阅读《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段文字: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大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