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小时求学热线

0759-3186872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远程教育 > 远程政策 >

培训与建设并举 演绎微课程精彩华章

时间:2014-05-14 来源:未知作者:linxianyin阅读:

伴随着新技术成长起来的微课自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了它的不凡,其发展至今仍然璀璨的光环更让人为之心动。“下者求其碎,中者求其小,上者求其精”,在去年的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书记兼副院长李福德对于微课发表的精辟言论所引发的轰动场景仍历历在目,而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微课程建设的实践恰恰以实际行动演绎了这句话的真谛。

1

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资源中心组织了12期研修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29个省份及地区,共计996人。

微课培训 凸显应用

“我们计划2014年在海南、广西、江苏、四川等13个省市举办13期微课程开发与应用高级研修班”,谈到微课程的应用,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单从凯教授如是说。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掌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各校发展壮大自己的教学资源建设团队,资源中心组织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培训项目,举办了多期微课程培训班。据悉,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资源中心针对各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社区教育机构、普通高校的一线授课教师、信息中心负责人、课程资源建设负责人、教学设计人员、课件制作人员等组织了12期研修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29个省份及地区,共计996人。其中来自中高职院校的有471人,来自广播电视大学的有424人。培训班采用小班教学,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结合情景教学与案例导入,通过展示微课程的制作过程带领学员了解微课程的概念、开发技术和开发流程,同时辅以学员实践操作、讲师具体辅导。学员在课堂上认真讨论,与讲师积极互动,提高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达到了培训预期目标。

2

培训班上,资源中心的专业讲师分别就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的制作以及工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许多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汇聚一堂,在热烈的氛围中掀起了学习、研究、制作微课程的热潮,对微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制作微课程的水平。培训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90%以上的学员评价4分(比较满意)或5分(非常满意),对培训效果评价较高。

在培训的专家讲座部分,资源中心邀请了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其中,《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冯琳总编辑针对微课程的实践与理论结合,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设计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提出了很多思考。他表示,《中国远程教育》作为学术研究和传播的平台,将会持续关注和支持微课程的发展,与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共同搭建学习和研究微课程的传播平台。美国Trivantis公司全球副总裁斯科特(Scott)先生应邀做了《电子化学习国际趋势》的主题报告,从自适应性学习、协作式开发学习内容、社会化学习、移动学习、测试等方向讲解了未来教育学习模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文革教授以《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为主题为培训班做有关中国网络教育的报告。她对国内外网络教育、在线教育、网络课程设计、MOOC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总结出国外网络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国内网络教育发展的劣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微蕴博 以一持万

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那些戴旧毡帽的农夫以为今年老天照应,雨水均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亩田多收了三五斗,该得透一透气了,价格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还是摇回去放在家里吧!米行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

这是资源中心开发的微课对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课程的精彩演绎。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江浙小镇的乡土风情,并随之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谷贱伤农?接着又以浅显的语言和flash动画阐述了“需求价格弹性”这样深奥的经济学话题。通过多技术处理,整个课程显得更加通俗易懂,用时仅6分9秒。

目前,资源中心已开发近9000门这样的微课程。“这一成果增添了新型资源形式,为微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范例”,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再石教授告诉记者。9000多门微课程不是一个小数目,具备了定量分析的初步基础,定性上讲,也初步显示出微课程制作的规律性启示。目前,微课程仍处于研究探索期,单从凯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时长在5-15分钟以内,集中说明一个教学问题,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小课程。它能“以微蕴博,以一持万”。

微课程作为新兴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形式,区别于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的最大特点是可视化,它充分发挥人类具象思维的优势,将抽象、宏观、微观等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经过可视化设计,并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呈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更易于学习者理解和接受。可视化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还表现为内在理念的转变,是对知识的理解与阐释方式的变化,要求释放出知识本身的趣味与精彩,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这也是资源中心微课程培训一直努力传递的理念。

微课程虽然短小,但“五脏俱全”,应具备基本的课程要素,否则就无法被称为课程了。单从凯总结了微课程构成的三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方面,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为理论基础,每个微课程目标单一、主题明确,紧紧围绕核心概念、原理;教学策略方面,提供针对核心概念、原理的情境引入,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集中、清晰、完整的知识梳理,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实践;学习评价方面,提供在线或离线的学习评价习题,提供深层次的思考问题,让学习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意义的反馈。

不断创新 促其发展

同普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比,微课程的制作打破了传统思维,设计和制作注入了新理念、新方法,单从凯教授将其归纳为“一三五模式”。“一”是指一门代表学术水准的精品网络课程,“三”是指三个即时生成课程,“五”就是指五十个微课程。一、三、五之间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开发。针对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单从凯教授还提出了111模式,即1个案例,1个原理或概念,1个总结、测试或操作。通过案例引入教学情景;通过概念或原理分析案例,同时也强化了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通过最后的总结、测试或者操作,实现知识的迁移。至于具体的开发手段与技术路线,资源中心也在现有八种方案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优化,不断提升微课程的建设能力,提高微课程开发的水平。

在技术实现方面,资源中心的微课程成品主要以视频为载体。视频这一媒体形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将动画、三维、虚拟实现等多种技术容于一体,把抽象、宏观、微观等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运用多种技术进行可视化呈现,能够极大地加深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甚至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资源中心探索出了制作微课程的5种技术手段,即录屏、实拍视频、二维、三维、HTML页面,并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制作。针对已有资源改造和新建开发两种微课程建设形式,采用了不同的开发流程。对于前者,制定了内容分析、教学设计、视频拆分、重新制作、质量检测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资源建设。对于后者,则从选题开始,选出那些普适性强、易于用微课程表现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教学设计,确定开发路线。为了能使微课程真正满足学习者诉求,资源中心强化了对用户的分析,用户是谁、用户有什么特征、用户需要什么等问题在课程制作前都有了清晰的定位。这些做法虽然不是教学资源本身,但却是行为性资源,可以授人以渔,对以后微课程的大规模建设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对今后新兴教学资源——微课程的发展和建设的作用也会渐显其效。可以预期,随着制作的课程越来越多,借鉴的人越来越多,其作用会呈现逐级放大的趋势。

资源中心的研发与制作人员,通过实践探索,界定了微课程建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国内率先总结出了微课程设计、开发模式,形成了较完整的开发规范、标准和流程,并对多种微课程开发技术做了探索应用,这是微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取得的创新性的成果。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社会已全面进入微时代,学习也已进入微时代,微课程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喜爱和关注。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将持续致力于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继续通过培训项目为各级各类院校的微课程资源建设补充更多的资源开发人员。